欢迎光临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!

|常大主页|教师门户|学生门户|旧版回顾|ENGLISH|院长信箱


环境学院微信号

舒中俊

   发布时间: 2020-01-08    访问次数: 2339

 舒中俊
 教授
 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
 江苏常州 213164
 
 E-MAIL:shuzhongjun119@126.com 
 个人网页:
教育背景:

1993.09-1996.03  北京理工大学   硕士  Thesis Topic: BaTiO3 超细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/ Research Focus: 新材料的制备

1983.09-1987.07   湖北师范学院  学士

工作履历:

1987.07-1993.08  湖北省第二三八厂子弟学校;任中学化学教师。

1996.03-1998.12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防火工程教研室讲师

1998.12-2004.12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防火工程教研室副主任、副教授

2004.12-2009.12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防火工程教研室主任,教授

2009.12-2015.06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安全技术及工程教研室主任、教授

2015.05-2017.05  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材料与火灾科学教研室主任、教授

2017.05-2018.09 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材料与火灾科学教研室教授

201810-至今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 教授 

学术兼职:
  中国消防协会会员,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阻燃与防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公安部教师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

主授课程:

本科:危险化学品储运防火、防火工程概论、工业企业防火、城市消防规划、阻燃材料与技术

研究生:材料燃烧性能分析、消防工程系统、火灾风险分析、安全系统工程等

研究领域:
主要从事材料燃烧性能分析、材料火灾危险性评价、新型防火与灭火材料开发,以及工业企业防火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
奖励与荣誉:
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;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次,公安部科技人才奖励津贴一等奖1次、三等奖2次;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。
学术科研成果: 

近年来,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;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;主编和参编著作、教材8部,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人

1.第一或独立发表的论文

[1]      舒中俊,冯俊峰,陈南,方纯斌.PVC电缆及其护套原料燃烧性能的对比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06,25(2):247-249.

[2]      舒中俊,孙清辉,陈南,杨守生.穿管保护对ZR-VV电缆绝缘失效条件的影响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10,29(6):473-477.

[3]      舒中俊,周朝海.干粉灭火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[A].中国消防协会年会[C].1999.

[4]      舒中俊.干粉灭火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[J].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,1998,11(10):25-27.

[5]      舒中俊,钟小璇,李冬梅,,.过电流对电线绝缘材料结构、组成及热稳定性的影响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11,30(10):873-877.

[6]      舒中俊, 冯俊峰.火灾风险分析中若干术语辨析[J].武警学院学报,2007,23(6):7-9.

[7]      舒中俊,孙华玲. 火灾区域模拟原理及CFAST 软件应用[J].武警学院学报,2004,20(2):30-32.

[8]      舒中俊,徐晓楠,杨守生,王勇.基于锥形量热仪试验的聚合物材料火灾危险评价研究[J].高分子通报,2006,(5):37-42.

[9]      舒中俊,陈先斌.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建设,培养新世纪的消防技术人才[A].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[C].2001.

[10]   舒中俊,贾文娜, 陈南,杨守生.交联聚乙烯塑料电缆绝缘失效的实验研究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09,28(11):795-799.

[11]   舒中俊.聚合物/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燃烧性能的研究进展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02, (3):5-7.

[12]   舒中俊,陈光明,漆宗能.聚合物/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特殊阻燃性能[J].塑料工业,2000,28(3):24-26.

[13]   舒中俊,刘晓辉,漆宗能.聚合物/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[J].中国塑料,2000,14(3):12-18.

[14]   舒中俊,漆宗能.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火灾危险与对策[J].工程塑料应用,1999,27(11):37-39.

[15]   舒中俊,漆宗能,王佛松.聚合物阻燃新途径——聚合物/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殊阻燃性[J].高分子通报,2002,(4):65-70.

[16]   舒中俊,范家起,何嘉松.聚乙烯/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研究[J].工程塑料应用,2003,31(6):43-45.

[17]   舒中俊.论阻燃剂与灭火剂中的协同效应[J].消防科技,1998,(2):35-38.

[18]   舒中俊.略论纳米超细粉及其在消防技术中的应用[J].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,1999,6(10):14-16.

[19]   舒中俊.热老化对YJV 电缆绝缘护套塑料燃烧性能的影响[J].中国塑料,2010,24(6):55-57.

[20]   舒中俊,贾文娜,陈南.热老化对阻燃PVC 电缆燃烧性能的影响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10,29(2):142-146.

[21]   舒中俊.我国城市消防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[A].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[C].2003.

[22]   舒中俊,李蕾.我国工业企业火灾与爆炸危险性分类标准浅析[J].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,2000,5(10):38-40.

[23]   舒中俊.我国水上消防监督与灭火救援的现状与发展综述[J].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,2003,(3):29-33.

[24]   舒中俊.液化石油气贮罐过量充装的危险性分析[J].武警学院学报,2000,16(3):45-48.

[25]   舒中俊,何嘉松.一种PVC 复合板燃烧性能的锥形量热计实验研究[J].化学建材,2003,(6):23-25.

[26]   舒中俊.一种单面涂铝PVC塑料吊顶材料燃烧性能的实验研究[J].中国塑料,2004,18(5):79-83.

[27]   舒中俊,周银.一种新型防火衬纸防火性能的研究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,2004,23(3):271-273.

[28]   舒中俊,谌强.竹地板与普通实木地板燃烧性能的锥形量热仪对比实验研究[J].火灾科学,2007,16(3):148-152.

[29]   舒中俊,王志滨.YJV电缆燃烧烟气和毒性产物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. 2017,36(10):1356-1357

[30]   舒中俊,沈伟,李强.盘绕线缆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. 2015,349:1308-1311

[31]   舒中俊, 周黎觅.环境湿度对烟头引燃作用的影响研究[J]. 消防科学与技术. 2015,34(1):15-17

[32]   舒中俊,金静等.可膨胀石墨/氢氧化铝复配改性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[J]. 机械工程材料. 2015,39(7):91-94

[33]   舒中俊,王霁,孙青辉等.热辐射作用下电缆绝缘失效时间预测[J].安全与环境学报.2011,11(5):188-192

[34]   舒中俊,李丽,张克俭等.过电流对线缆绝缘破坏的影响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.2012,31(5):455-453

[35]   Zhong-jun Shu, Ji Wang, Liang Zhou.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quivalent therm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intumescent coating for cables[J]. J. Coat. Technol. Res., 11 (5) 817–826, 2014

[36]   舒中俊.德惠“6.3”火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[J].消防科学与技术.2013,32(211):1298-1300

 

2.著作与教材

1)舒中俊, 杜建科,王霁编著. 材料燃烧性能分析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2014.12

2)舒中俊主编. 危险化学品储运防火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.2013.09

3)舒中俊,张兴辉主编. 消防员读本(第二版)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. 2014.04

4)舒中俊,徐晓楠主编. 工业火灾预防与控制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.2010.06

5)舒中俊,徐晓楠,李响编著. 聚合物材料火灾燃烧性能评价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.2007.04

6)舒中俊副主编. 防火工程概论. 北京:群众出版社. 2007.07

近五年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:

12015年主持完成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课题《无机协同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》(排名第1);

22014年参与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《超大型油罐火灾防治与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技术研究》(排名第4);

32013年主持完成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《消防电气线路防火保护措施有效性实验研究》(排名第1);

42013年参与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《ZnO-SnO2 多孔纳米管及在易燃易爆室温气敏探测中的应用研究》(排名第3)。

5)专利3项:2013年实用新型专利1项(排名第1);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2项(排名第1)。

6)科技奖励2项:2016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(排名第4);201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(排名第3)。